Logo当然很重要。但在如今这个“超连接”世界,再怎么夸大,它对用户购买行为的影响力也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了。所以,问题来了:为啥有不少公司仍然在为了一个“改良版企业Logo”而大张旗鼓召开发布会,生怕没人知道?
回想一下你最近看到的各种企业升级版Logo……它们真的让你对这些公司的好感度有了实际的改变吗?
现在我们来举一些现实中的例子。首先让我们来看看Uber那号称由“二进制与原子”带来灵感的新logo,它被设计者赋予了双层含义:Uber针对国际市场的业务拓展战略,以及在未来实现“通过运输满足关于人类及其所有潜在需求”的愿景。这么宏伟的蓝图听起来很不错,所以说这与你对Uber的看法是吻合的?新Logo的诞生就能让你对打车界的“千年老二”Lyft弃之不用?
高频率更换 Logo 被很多企业视为能够切实解决
其实关键点在于,你的品牌从来都没有做到你说的那样,它永远是别人评价中的样子。而产品之所以褒贬不一,正是取决于每一位用户独一无二的综合体验或接触点。在这一过程中,Logo对品牌形象的影响力微乎其微。
一个强大的品牌能够助你安然度过发展旺盛期与经济萧条期。而创造这样一个品牌,你需要考虑将重点发展方向从Logo及视觉识别方面转移到其它领域;同时,为了制造自己产品与更多用户的“接触机会”,你需要重新制定品牌战略。
拿我们的Intercom公司举个例子。在发展自己的互联网生意过程中,我们总是试图用自己的语言和腔调来描述产品,并想极力通过产品表现自己的想法。这个特点很现实地反映在了我们的产品规划路线中:有时候我们会添加一些“无人问津”的产品功能,即使我们很坚定地认为这些功能会帮助消费者们在通话过程中更有“私人订制”的感觉。
而我们的技术支持与销售团队在与用户沟通时,从来都呈现出一种求实并很乐于助人的面貌,力求与客户之间的“零摩擦”效果。当我们成长到一定规模时,运营理念仍然主张基于不同个体的指导方法。无论是市场营销类邮件及录音的发送频率,还是我们对第一次Intercom公司内部活动场地的选择,甚至是产品中使用的计算机语法和我们发布融资信息的方式,都会考虑到个体用户的想法。
不得不说,在互联网愈加浮躁喧嚣的当下,各类企业为了获得融资与关注总会引发一系列“冲撞事件”。在这种环境里,只有可以信赖并重视个人体验的品牌才能得到消费者的忠心。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你的企业做成功了,其它公司很有可能会复制你的网站设计,盗取你的代码,抄袭你的产品界面和Logo,甚至还有更坏的手段来阻挠你的前进。但是,他们永远无法抄袭你的企业使命感,你的品牌价值,你前进的“驱动力”,以及任何通过“涓滴效应”(一种经济理论,在这里指的是企业长时间积累起来的品牌形象逐渐渗透到用户及其他企业群体中)聚集起来的品牌感染力。